金山有情首頁
金山有情各期雜誌
北海風情誌
金山之寶
采風行
金山風味店
金山人文誌
金山鄉近期活動
金山其他專欄
網站連結
 
法鼓山社會大學
財團法人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
 
千 錘百鍊半世紀-大同村吳清標【第六期】2003.10.1
 
 十六歲跟著阿兄在桃園學打鐵,十九歲和阿兄來到金包里街開設 金 山鄉第一家打鐵店的吳清標師傅,投身打鐵這個千錘百鍊、汗水交織的行業已超過半世紀。

 六○年代是打鐵業的黃金時期。當時,農業、煤礦業發達,鐮刀、鋤頭、釘耙、鐵錘等各種農具及挖煤礦的工具都由打鐵店打造。作為金山萬里地區惟一一家打鐵 店,生意之興隆,可想而知。吳師傅記得,兄弟倆加上兩個徒弟,每天大清早升起爐火,一直忙到入夜才能休息,有時甚至要輪班趕夜工。

 今年六十七歲的吳師傅說,當時金包里街非常熱鬧,一間店面售價七千多元,是其他區的兩倍。那時老師一個月薪水三百多元,而打鐵店打一把鋤頭賣三十多元, 一 天平均可完成六把,收入相當不錯。

 為什麼金山地區一直未出現第二家打鐵店競爭?吳師傅笑著解釋,因為打鐵精湛的技巧和熟練的功夫不容易學成。台語形容一般學徒學藝「三冬就出師」,只有打 鐵 須六、七年以上才能「出師作頭家」。其次是因為打鐵過程非常辛苦,他拿出一根敲打鐵塊用的鐵錘,重約二公斤的鐵錘拿在手中沈甸甸的,經常要握著連續錘打一 整天,同時還要面對爐火的煎熬烤炙,如果再遇上酷熱的盛暑,耐得住這種嚴苛工作條件的沒幾人。

 近些日子因為健康因素,已呈半退休狀態的吳師傅,家中還保存 著 所有打鐵機器和工具,牆角並堆放著許多尚未煉鑄的鐵塊。略顯寂寥的景象,很難想像當年繁榮。但在為我們解說打鐵過程時,瘦弱的身軀立刻變得熱力四射,彷佛 又回到一屋子火光、風扇、打鐵聲交織的當年。

 首先,依據要製作的器具選擇不同形狀的鐵材,放進爐中,一人拉風匣生火,一人負責錘打鐵器。鐵材在炭爐裡燒紅後,用火夾取出,放在鐵砧上錘打成扁平狀, 當 火紅的鐵塊變黯淡時,重新再放進爐中燒紅,夾出再錘打,反覆一次又一次的燒紅、錘打,直到打造成形,最後燒紅並迅速放進水池裡淬火、冷卻。

 傳統打鐵和現代工廠量產的器具最大差別是什麼?吳師傅說這去問老農夫和老阿嬤最清楚了。傳統打鐵店作的器具,不但用起來省力,而且堅硬耐用,鋒面不易鈍 銼。

 近年來,受到工具量產化及農業機械化的影響,傳統打鐵業逐漸沒落。對於自己半世紀的打鐵生涯即將劃上休止符,吳師傅以平常心看待,他語意深長的說:「這 就 跟金包里街一樣啊!」曾經那麼繁華,現在只有在假日才顯風采。他期待,未來老街若展開重建計劃,或許這裡也可規劃成「打鐵博物館」!

友善列印  |  ▲TOP 
No.15 懷 念的滋味 - 萬春香糕餅店【第十五期】2006.1.1
No.14 濃濃傳統味 - 老裕成百貨行【第十四期】2005.10.1
No.13 阿 嬤的秘密花園 - 在頹圮的廢墟當中,看見美麗的未來
    【第十三期】2005.7.1
No.12 札西德勒,吉祥如意 - 西藏喇嘛在金山【第十二期】2005.4.1
No.11 愛在這片土地上蔓延 - 鄉土文史作者李鴻謀【第十一期】2005.1.1
No.10 我來自剛果,我會講流利的閩南話 - 金山天主堂江嘉明神父
    【第九期】2004.7.1 
No.9 走 過百年歲月,老街中藥恆 飄香─博愛中藥舖【第八期】2004.4.1 
No.8 我 把垃圾變黃金了 【第八期】2004.4.1 
No.7 現 代鮮師教漢語-大同村黃 儀廷【第七期】2004.1.1 
No.6 千 錘百鍊半世紀-大同村吳 清標【第六期】2003.10.1 
No.5 金 山老校長之子,榮膺中華 郵政董事長-金包里老街許仁壽
    【第 五期】2003.7.1 
No.4 以 熱情耕耘金山文史-重和 村郭慶霖.嚴惠琳【第四期】2003.4.1 
No.3 用 藝術把厝邊鄉親聚起來 美田村 莊群良、朱秀鳳夫婦【第三期】2003.1.1 
No.2 我 喜歡住在金山 重和村 李再鈐【第二期】2002.10.1 
No.1 六 股村曹世妹-看到泥土我 才有幸福的感覺【第一期】2002.7.1 
 
1  2  3  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