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山有情首頁
金山有情各期雜誌
北海風情誌
金山之寶
采風行
金山風味店
金山人文誌
金山鄉近期活動
金山其他專欄
網站連結
 
法鼓山社會大學
財團法人法鼓山人文社會獎助學術基金會
 
奉 獻生命,分享感動 - 歡喜做義工【第十三期】2005.7.1

  很多人也許會納悶,做義工到底有啥好處?為何義工這個行列,總是後繼有人?甚至常常見到義工們彼此呼朋引伴,或是夫妻同行,看來這還是朋友或親人之間,維 繫情誼的方式咧!

  過去金山地區的義 工民眾,大多偏向退休人士,這幾年從事義工的風潮漸盛,三、四十歲的青年不在少數,甚至有些大專、高中學生,在父母的支持和鼓勵之下,也希望能利用寒暑假 的時候,加入義工工作。更有不少年輕的上班族,有志擔任更具專業的義工工作,藉此管道進入其他的學習領域,不但可以增加自己的專業技能,也能夠為自己年 輕、單獨的生命找到與整體連結的方式。

  本期「金山有情」特地為您找到好幾位來自不同領域的義工,我們不妨先聽聽他們從事義工多年的心得,從這些親身經驗的分享中,或許也能為自己找到適合的義工 方向喔!

 |衛生所
醫 療相關服務義工
蔡 李素娥


 十年前蔡李素娥因為參加衛生所舉辦的營養學相關課程時,知道衛生所需要義工,就開始加入。她每天一早就來到衛生所,協助引導就醫流程,也配合社福機構, 到各處關懷獨居老人,或為插管的病人做居家護理等。
 她認為擔任醫療義工,可以學到很多醫學知識,不但身體愈來愈好,心理也比以前健康,當自己誠心幫助他人,使人得以度過困難的那一刻,自己的生命也產生更 大的意義,所以服務本身就是一種快樂。曾榮獲行政院衛生署的第一屆衛生保健績優志工獎的她說,這是一種鼓勵,自己會在義工的行列裡繼續努力。

|鄉公所

愛 心巴士隨車義工
李 王寶琴

 自一九九五年開始就做義工的李王寶琴說:「做義工就像子女回報父母養育之恩一樣的自然」。
 在往返於鄉公所和各大醫院的愛心巴士上,擔任隨車員的經驗中,有的乘客會表達感謝,也有人視為當然。但做義工是她的選擇,無論是攙扶老弱婦孺上下車,隨 時注意乘客的安全,都以「甘願做、歡喜受」的態度克盡義務,有時遇上感冒較嚴重的人,她也會拿出備用的口罩,勸導他人養成良好習慣,即使有人因此不高興, 都仍保持微笑。她覺得如果自己是以無私的心去照顧別人,就會感到快樂與滿足。

|金山國小.導護媽媽
蘇 月琴

 蘇月琴擔任導護媽媽的工作已有十年多。記得剛去的第一個禮拜,真的覺得很疲累,不論刮風下雨都得值勤,又要顧及家裡的生意,感覺非常辛苦!但只要聽到小 朋友一句:「謝謝導護媽媽!」她的心裡就覺得很踏實,看到孩子們的平安和歡喜,付出就有了回饋。
 從事導護媽媽的過程中,常會遇到不明究裡的駕駛人,怪她擋住交通的去路,有時她也會想:「我怎麼這麼倒楣,做義工還要挨罵!」後來一轉念:「萬一小朋友 們遇到交通事故,那不是更糟?」她將每個小孩都當做自己家的小孩一樣,這是她一直堅持下來的原因。

|金美國小.說故事媽媽

林 素燕

 因為自己的小孩在金美國小上學,林素燕為了多瞭解自己的小孩,進入學校擔任說故事媽媽。四年多下來,從最初基於對孩子們的喜愛,到後來和小朋友日漸熟絡 之後,孩子們把她也當成了自己的家人,假日在路上遇到這些小朋友,他們會邊叫阿姨邊跑過來牽她的手,她說:「這種貼心的感覺,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。」
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,曾有位過動兒竟能專心聽她講完故事,學習遲緩的小孩在她的指導下能夠自己獨立用餐,這些都帶給她很多的感動,她也不斷提昇自 己,面對種種挑戰能更有耐心。小朋友天真無邪的笑容,是支持她走過這些過程的原動力。

|金美國小
圖 書館服務義工
俞 麗珍

 俞麗珍多年前曾經歷嚴重的車禍,急救過程導致右半身癱瘓麻痺,透過長期治療慢慢恢復健康之後,對生命的態度也因而改變。因為兒子在金美上學的緣故,本身 也喜歡閱讀的她,便自然擔任起圖書館義工的職責。透過這個機會,幫助孩子們進入書本的世界。她覺得只要有一個孩子來借一本書,付出就有了回饋。
 記得有個小朋友曾借完一整套四十六本的《妙廚老爹》漫畫,他每次來都借兩本,整套看完之後又來重借,整整看了一學期之久。之後有一天,小朋友突然拿餅乾 來請余麗珍吃,她才恍然大悟。原來他竟照著《妙廚老爹》漫畫書上的步驟,動手實驗做出了餅乾,余麗珍說:「他是真的用心在看書!」這樣的經驗讓她明白,自 己的工作具有真實的意義與價值。

|金山高中.認輔家長

李 麗華

 李麗華原本是想回到金山老家過退休生活,卻因為萬里國中校長鼓勵她的一句話:「我們需要陽光」,開始投入了義工的行列,之後輾轉來到金山高中,一路做了 十年多的認輔家長。
 她說:「當你開始真的瞭解任何一個孩子的成長背景,就會自然而然的想要幫助他。」曾有位被繼父傷害的小孩,把她當成了最信任的人,將其內心最深層的痛苦 傾吐出來;有個孩子母親不在身邊,碰上困難半夜打電話來,第一句話就叫她:「媽媽!」讓她感受到一種完全被信任被託付的感動。在真誠信任的關係中,不僅讓 她更加肯定了自己的角色,連心態都變年輕了。

|朱銘美術館
小 小導覽義工
張 靜娟/朱婕瑀

 擔任朱銘美術館小小導覽義工,需要先接受為期三、四個月的肢體語言訓練與導覽課程。金美國小五年級的張靜娟說,剛開始導覽的時候,她很害怕跟人講話,只 會傻笑,多講幾場之後慢慢學會了如何表達,在學校裡還可以和好朋友們分享心得。讓她最開心的是偶爾可以和前來參觀的外國人聊天。
 原本很內向的朱婕瑀,進行導覽時就會變得外向又活潑。因為她覺得做義工可以學習很多事情,心情非常快樂。媽媽非常支持她,鼓勵她把握這個學習的機會。這 群喜歡藝術的小朋友,在為人導覽解說的過程中,自己得到的更多。

|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導 覽義工
陳 建富

 陳建富是因為體認到聖嚴法師所推廣的種種方便佛法,確實有助於人和社會整體的提昇,亟需有人響應。經過四個月的課程,從台灣整個地區的地形地脈開始,進 一步瞭解到金山鄉的地形起伏,課程結束後實習了一段時間。目前在園區中的臨時寮大殿擔任定點的園區導覽。
 剛開始心想:「這,我怎麼可能講得出來?」漸漸地自己說話表達的能力提昇了。平常藉著閱讀聖嚴法師的著作,來了解各種佛教的相關觀念,同時廣納其他義工 們的經驗,在導覽與民眾的互動過程中,非但自己可以一邊學習成長,也讓更多的人接受佛法的薰陶,他感覺非常值得!

|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
景 觀維護義工
陳 慧明

 從事警察工作的陳慧明,同時在法鼓山金山鄉社會大學上課,逐漸瞭解法鼓山的整體教育目標,也真實體會到佛法的好處。
 一年多來,他總是利用假日,上山做些鋤草及種植蕨類、野薑花、舖草皮、病蟲害防治等工作。喜歡大自然的他說,上山勞動讓人身心舒暢,同時藉由法鼓山推廣 「出坡禪」的身心訓練方法,將覺察和放鬆的訓練同時融入勞動之中,不但不感覺累,還能產生歡喜心。他說:「一個人的生命有限,要多做有意義的事情,人生才 不會浪費。」

|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知 客處接待義工
游 璧玉

 游璧玉在法鼓山教育園區擔任知客處義工有一年多。平時除了幫忙接電話、招呼來訪的民眾、處理信眾護持捐款等事宜之外,有時還要根據自己的學佛經驗為人解 說,剛開始她想這應該不難,但實際去做了才發現過程中不但要放下自己的身段,與人柔軟地應對,還需要不斷地反省和改善自己。她看過一些態度謙恭有禮、和藹 可親的企業家夫人來捐款,一點沒有富貴人家的習氣,深深覺得那是一種不容易的修為。每回來到法鼓山上,都讓她體會很多,心因此更安定,回家也不再與家人爭 執,她說:「我在這裡真的學到很多!」。

|法鼓山佛教教育園區
齋 堂義工
李 青

 今年五十七歲的法鼓山齋堂義工李青,從事義工已經兩年多,最初是因為參加法會,看到自己朋友穿梭在其中擔任義工,讓原本就一心想多做點些善事的她,主動 地加入了這個行列。
 從整理寮房開始做起,後來才轉往齋堂當義工。每天幫忙洗菜、切菜,哪裡需要她,她就去那裡,內心做得很歡喜。在從事義工的地方,人跟人相處很和睦,她總 是很感恩現有的一切,偶爾也會帶著孫子一起到法鼓山,讓家人也能感受她的體驗。

|慈濟公醫療組織

醫 療相關服務義工
陳 文宗

 今年七十多歲的陳文宗與太太康雅惠都是慈濟的義工。陳文宗做義工已經十年多了,常要到各個醫院,針對病人需求,引導問路或急診的病患,也跟隨義診的醫師 出入於各鄉鎮醫院之間。他說在這些過程中,不僅要照顧病患的身體,也學會關懷他人的心靈;在九二一地震後,曾到災區蓋鐵皮屋,當時每天都要做工八小時。慈 濟的工作都是隨到隨分發,不論任何職務都要做,原本都不會,做久了就變成專業。問他做義工的感受?他說:「生命就是一種付出,有真正的承擔,就有欣喜,不 會計較得失。」

|金包里教會.教會義工

李 豐盛、李瓊恩夫婦

 李豐盛與李瓊恩兩夫婦,是在四年前開始投入金包里教的義工,將自己的生命奉獻給更多的人。李瓊恩除了在教會擔任義工之外,也在金山國小從事導護和圖資義 工,李豐盛先生則是金山國中生命教育課程的老師,不時感受到年輕人的生命因為受到正確的引導而改變,這個過程讓他充滿喜樂。有一年耶誕節,學校老師帶著全 班學生一起到教會來,送上親手製作的卡片,受到很深的觸動,體驗到最珍貴無私的情感交流。他們說做義工並不要求任何回饋,因為在付出的同時已然得到心靈的 滿足。

|天主堂.教會義工

何 月英

 何月英女士剛從教書工作退休,自去年九月開始,就在天主堂擔任協進會會長義工職務,做些行政與環境整理等工作,她覺得因為自己的信仰擔任這份義工,心態 上是充滿感激的。凡事不與人計較,身心就會覺得安樂。
 通常她在一邊在做事的過程中,一邊會進行祈禱,例如在除草的時候,每拔一根草,就為一個人祝福,對她而言,信仰已是她生活的全部。雖然教堂中的職事人數 不多,但每個人都不怕辛苦與付出,總是一起出錢出力,合力把事情完成,這些互動的過程,讓她覺得很感動很開心。她說:「真正的信仰,讓人能夠真正無私的奉 獻自己。」


友善列印  |  ▲TOP 


No.30 金山舊地名 二溪之尾-水尾【第十八期】2006.10.1
No.29 環保教室【第十七期】 2006.7.1
No.28 動 手用心做環保落實資源回收再利用【第十七期】2006.7.1
No.27 快 樂單車自在行 - 金山小鎮自行車之旅【第 十六期】2006.4.1
No.26 在歡樂中耕種、收割- 落實有機植栽的共願【第十五期】2006.1.1
No.25 有 機農業在金山 - 在地有機農業概況【第 十五期】2006.1.1
No.24 法鼓山上的放牛伯【第十四期】2005.10.1
No.23 心靈領航員 - 法鼓山創辦人 聖嚴法師【第十四期】2005.10.1
No.22 法 鼓山在金山鄉 - 因緣流轉成就金山有情【第 十四期】2005.10.1
No.21 奉 獻生命,分享感動 - 歡喜做義工【第 十三期】2005.7.1
No.20 獅 頭山生態之旅 - 花開蝶舞迎春夏【第 十二期】2005.4.1
No.19 獅 頭山生態之旅【第 十一期】2005.1.1
No.18 金 山八景 - 典藏金山的美麗與浪漫【第十期】2004.10.1
No.17 重三社區發展協會&戶外生活發展協會讓清 水溪清流再現
    【第九期】2004.7.1
No.16 新 桃花源記 - 清水溪生態休閒園區【第九期】2004.7.1

1  2  3